歐洲文壇名人館


布封( Buffon )

 

布封( Buffon )

布封( Buffon )

布封

布封(Buffon,1707~1788),九月七日出生於法國勃艮第蒙巴爾城,原名喬治‧路易‧勒克萊爾 (Georges Louis Leclerc),1772年受到法王路易15表揚,封為伯爵,因此後人又稱他為布封伯爵。最初就讀於第戎的戈德蘭學院。1723年從父命學習法律, 1728年攻讀醫學、植物學和數學。他對於數學、地質、物種起源及自然科學都有濃厚興趣,20歲時就已發現數學的二項式定理,曾當選英國皇家學會會員,布 封同時也是優秀的散文作家,他的文章具有古典派清新和諧的風格。1753年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,並發表著名的演說〈論風格〉,至今仍為人們傳頌,是文藝理 論的經典。

1739年被任命為國王御花園和書房的總管時廣泛蒐集動、植、礦物的標本,並延請知名博物學者前來講學,這座御花園也因而成為當時歐洲博物學的權威機構。 他在故鄉蒙巴爾也擁有動物園和研究室,一生可說是在研究中度過。

1744年起開始計畫編寫一部完整的《自然史》,集合當時御花園的資料和人力,預計完成50卷,內容以植物、礦物、動物為主,但是隨著他的逝世,這部巨著 只出版了36卷,然而對於博物學已有了深遠、具革命性的影響,他是物種起源說的先驅,也是第一位提出地質史劃分時期的學者,此外,還首度提出太陽與彗星碰 撞而產生行星的「災變說」。在布封以前,人們的自然科學知識主要來自於教會,這些知識往往從神學著眼,其中不乏謬誤,布封因而試圖建構一套正確的知識體 系,儘管他的若干學說在今日已被推翻,但他實事求是的作風的確是探索知識的不二法門。


著作:《奇妙的生靈》



歌德 (Johann Wolfgangvon Goethe )

歌德 (Johann Wolfgangvon Goethe )

歌德 (Johann Wolfgangvon Goethe )

歌德

歌德(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,1749-1832),十八世紀著名詩人、小說家、劇作家,為德國文學巨擘。歌德與希臘詩人荷馬、義大利詩人但丁、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,同 為世界文壇不朽人物。

自小生長在富饒和樂的家庭,父親是一位堅毅剛強的法學家,母親是一位幽默樂觀的仕紳之女,歌德揉合了父母的性格,影響其一生的成就。在父親嚴格的監督下,學 習語言及自然科學,並習繪畫、音樂、劍術、馬術等全方位的教育。10歲左右即開始創作詩,16歲進入萊比錫大學攻讀法律,此後又前往史特拉司堡遊學並獲法律學位。並同時研習文學、哲學、醫學。後來陸續從事創作,22歲以慧星之姿完成德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歷史劇作『鐵手騎士格茲‧芬‧貝里興根』,25歲時又以 書信體小說『少年維特的煩惱』聲名大噪,躋身至世界文壇,成為浪漫主義的先驅,並引起一股維特熱。

26 歲應聘至威瑪,此後便居住於此,歷任政府要職,且在生物學、植物學等自然科學方面亦有非常的成就。歌德另一代表作品『浮士德』是歌德在24歲起稿,直至 82歲才完成的曠世不朽詩劇。一生作品無數,如小說『愛力』、『威廉‧邁斯特的學習時代』,劇本『伊菲格尼』、『達梭』,詩集『西東詩集』、『赫爾曼與杜 羅特』等傑作。


著作:《少年維特的煩惱》



伊凡‧安德烈維奇‧克雷洛夫 (Ivan Andreyevich Krylov)

 

伊凡‧安德烈維奇‧克雷洛夫(Ivan Andreyevich Krylov)

伊凡‧安德烈維奇‧克雷洛夫(Ivan Andreyevich Krylov)

克雷洛夫

伊凡‧安德烈維奇‧克雷洛夫(1769-1844),俄國最偉大的寓言作家,擅寫動物來諷刺當時社會各階層人物,文筆簡練,語言豐富,為俄國十九世紀寫實主義的先趨之一。

克雷洛夫出生於貧窮的軍人之家。父親安德烈是駐奧倫堡 (Orenburg,裏海北岸烏拉爾河中游重鎮) 的龍騎兵部隊軍官,在普加契夫之亂時 (1773-1775),鎮守叛亂起源地─乙易克 (Yaik) 城堡。自幼家庭便隨軍隊到處遷移,以致於在何地出生都難以查證,推測最有可能的有兩種說法:一是在莫斯科﹔二是在伏爾加河與烏拉爾河流域附近。1775年 叛亂敉平後,克雷洛夫的父親沒有得到任何的獎賞而自軍中退役,舉家遷至特維爾(Tver,12世紀的古城、伏爾加河上游的港口),在那兒當個小公務員

1782 年至1783年是克雷洛夫人生的轉捩點,他前往首都彼得堡,在省稅務局工作四年。那時還年輕的他,便試著寫劇本,創作了一些喜劇角色的重要人物形象,其中 大多為嘲笑貴族階級的惡行惡狀,當然也就無法搬上舞台演出。1789至1793年,克雷洛夫與文學友人創辦了幾份諷刺雜誌:如《精靈的郵局》、《觀眾》 等,這些民主派言論的出版品攻訐當時的獨裁專制。他同時也發表一些小說,如《夜晚》、《紀念我爺爺的幾句讚語》、《卡伊柏》,展露了諷刺文章的長才,後者 更是克雷洛夫最好的散文作品之一。文學與雜誌的工作表達出他對政府的不滿,因而被警察單位監控。克雷洛夫不得不離開首都,且往後十年都不再有作品發表。

1805年起,克雷洛夫開始寫寓言,這反而帶給他一生最大的榮耀。他再度返回彼得堡,1812年至1841年,這將近30年間,克雷洛夫在公共圖書館當館員,並持續創作寓言。臨終前,克雷洛夫已是名滿歐洲的寓言作家。


著作:《克雷洛夫寓言全集》



狄更斯 ( Charles Dickens )

狄更斯 ( Charles Dickens )

狄更斯 ( Charles Dickens )

狄更斯

生於南英格蘭的朴次茅斯,家境小康。狄更斯是家中長子,父親是公務員,母親則是樂觀又多才多藝的主婦,常在 家中指導兒女識字、吟誦。狄更斯10歲以後,家道中落,父親因負債而被捕下獄,狄更斯一度輟學到鞋油廠工作,備嚐艱辛、屈辱,看盡人情冷暖、貧富差距,遂 以悲天憫人的情懷,將這些遭遇一一寫入書中,多以英國中下階層社會的人物為寫作題材。

狄更斯天生體弱多病,經常臥病在床,閱讀遂成了他主要的消遣和興趣。他的外表清秀,性格纖細敏感,寫作時格外注重情節的真實與細膩,曾為了描寫流浪漢,而裝扮成乞兒在街頭流浪。他的小說不但寫實,更有浪漫主義、象徵主義的色彩,至今仍受到世人推崇。

狄 更斯16歲時在律師事務所擔任抄寫員,並曾擔任議會的通訊記者,走訪各地,對他日後的寫作很有幫助。1836年,他的第一部小說《匹克威克故事》出版,大 受歡迎,開啟了他三十多年的寫作生涯,共寫了14部長篇小說和多部中、短篇小說以及遊記、戲劇、議論……等等作品,代表作有《大衛‧考伯菲》、《雙城 記》、《孤雛淚》。


著作:《雙城記》



夏綠蒂‧白朗特( Charlotte Bronte )

夏綠蒂‧白朗特( Charlotte Bronte )

 夏綠蒂‧白朗特( Charlotte Bronte )

夏綠蒂‧白朗特

夏綠蒂‧白朗特,1816年出生於英國東北部約克的一個小鎮。其父派崔克‧勃蘭第為愛爾蘭人。1806年至英國擔任英國國教公會牧師後,才將勃蘭第改為白朗特。她的母親在她五歲時便因病過世,夏綠蒂便在姨媽的照顧下長大。

《簡 愛》一書中,作者一反當時小說中女主角溫柔貌美的形象,而以一個又小、又黑,相貌平凡無奇的女家庭教師為主軸,敘述一個熱情、純真、坦率、堅毅的女性不平 凡的一生。夏綠蒂從小便生長在一個文學氣息濃厚的家庭,因此對文字有著異於常人的駕馭能力。在她的筆下,簡愛成為世界文學史令人難忘的人物之一,直到現在 仍深深撼動每一個人的


著作:《簡愛》



艾蜜莉‧白朗特( Emily Bront )

 

艾蜜莉‧白朗特( Emily Bront )

艾蜜莉‧白朗特( Emily Bront )

艾蜜莉‧白朗特

艾蜜莉‧白朗特,1818年七月30日出生於英國約克郡。其父派崔克‧白朗特為一名牧師,母親為瑪麗亞‧布朗威爾。艾蜜莉和三姐夏綠蒂、小妹安妮同為英國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著名的作家。

她 們留下的作品雖然不多,但都受到肯定和讚賞,尤其是三姐夏綠蒂的小說《簡愛》更是一部膾炙人口經典之作。艾蜜莉經常寫作詩歌自娛,夏綠蒂發現了她在這方面 的特殊才華,便鼓勵她繼續創作,並希望她能出版詩集。後來她們又收錄了一些么妹安妮的詩作,姐妹三人共同自費出版一本詩集,於1847年春天出版,但並未 受到注目。

1847 年,夏綠蒂的《簡愛》、艾蜜莉的《咆哮山莊》和安妮的《阿格涅斯‧葛雷》相繼出版。其中尤以夏綠蒂的《簡愛》最受注目、銷路最好。《咆哮山莊》的銷售情況 雖然也不錯,但由於人物塑造太過邪惡詭異,因此受到不少責難和批評。1848年,一向體弱多病的艾蜜莉自從在哥哥布朗威爾的葬禮上感染感冒之後,健康情況 每下愈況,而她則拒絕所有的治療,終於在同年12月19日下午兩點病逝,得年僅30歲零五個月。


著作:《咆哮山莊 》



喬治.艾略特( George Eliot )

 

喬治.艾略特( George Eliot )

喬治.艾略特( George Eliot )

喬治.艾略特

喬治.艾略特(George Eliot,1819-1880),19世紀,英國維多利亞時代三大小說家之一,與狄更斯和薩克萊齊名。本名叫「瑪麗.安.依文斯」 (Mary Anne Evens)的喬治.艾略特,慣以深刻剖析平凡小人物之理,開創現代小說通常採用的理分析創作方式。在平凡人物中發掘人性潛藏張力是其作品的基調,誠 實地表現平凡事物更是她著作的依歸。

艾略特出生於英國渥爾維克郡的阿伯利鄉間。因翻譯工作而開始文學生涯,還擔任「西敏寺評論」雜誌的編輯;艾略特年近40歲才開始寫作,1859年,發表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《亞當.比德》,這部小說一年內再版了八次;1859年以後,她發表了兩部極為成功、最為著名之作《織工馬南傳》與《福洛斯河上的磨坊》,奠定了她在英國文壇的地位。


著作:《織工馬南傳》



法布爾( Jean-Henri Fabre )

法布爾( Jean-Henri Fabre )

法布爾( Jean-Henri Fabre )

法布爾

出生於法國東南方的一個小村子 (1823~1915) 。父母都是農民,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相當貧困和艱難。14歲時法布爾就外出工 作,曾當過鐵路工人、市場上賣檸檬的小販,常露天過夜。中學時,對拉丁文和希臘文產生高昂的興趣,有相當不錯的學習成績,為他以後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 礎。十九歲時,考進亞威農師範學校並獲得了獎學金。在學校就讀期間,法布爾發現自己對自然界動植物的興趣比對「扼殺人性的語法」大得多。

師 範學校畢業,從事小學教師的工作,同時一面工作,一面自學,先後拿到了數學、物理等學科的學士學位,並於科西嘉、亞威農等地的中學任職。當了中學教師後, 法布爾對昆蟲的興趣更為濃厚,經常帶領學生去觀察、研究昆蟲。《昆蟲世界》即是法布爾數十年如一日,觀察、研究昆蟲的結晶。

法布爾具有很高的文學造詣,深受文藝復興時代作家的影響,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。曾獲得「昆蟲詩人」的美譽,法國著名作家雨果亦稱讚他是「昆蟲世界的荷馬」。


著作:《昆蟲世界》



路易斯.凱洛( Lewis Carroll )

路易斯.凱洛( Lewis Carroll )

路易斯.凱洛( Lewis Carroll )

路易斯.凱洛

路易斯.凱洛(Lewis Carroll,1832-1898),英國數學家、邏輯學家,原名C.L.道吉森(Charles Lutwidge Dodgson)。凱洛出生於英格蘭柴郡戴伯里的村莊,父親是一位牧師,但卻有相當狂放的幽默感與無限的想像力;在這種耳濡目染的影響下,凱洛的寫作風格 便以此為基點擴散,充滿另類、詭異、創新文字的穿插,構成引人入勝的童話世界。

12 歲開始寫作,由於在數學及古典文學的傑出表現,凱洛在1855年成為牛津基督書院的數學講師,直到1881年退休。雖然是一位擅於解決邏輯難題的數學家,工作之餘說故事給小朋友聽卻是他最特別的興趣;1865年他用筆名「路易斯.凱洛」出版了《愛麗絲漫遊奇境》,這部作品出自他對兒童的想像力和童趣的深切 理解,甫上市便一舉成名;而後1871年續集《鏡中奇緣》出版,也大受歡迎。

凱 洛以筆名發表自己所有非學術性的作品,也以原名出版了幾部學術的數學專書,如《歐幾里得和他的新對手》(1879)和數本詩集,但這些著作都無法與前述兩 本童書比擬。他也是位出色的攝影家,作品皆生動地反映了孩童與當代名人的特寫,他的作品至今仍是19世紀攝影的代表。


著作:愛麗絲漫遊奇境



莫泊桑 (Guy de Maupassant )

 

莫泊桑 (Guy de Maupassant )

莫泊桑 (Guy de Maupassant )

莫泊桑

莫泊桑 (Guy de Maupassant,1850~1893),法國自然主義小說家,著有近三百篇短篇小說及六部長篇小說。他的小說語言精鍊,刻劃入微,尤其擅長描寫現實 社會的人情世態。1880年發表了小說《脂肪球》,大獲好評,奠定作家之名,也因而贏得「短篇小說之王」的美譽。

1850年八月五日出生於法國西北部諾曼第半島的小城,為沒落貴族之後裔。在母親的盡教育之下,莫泊桑自小就深受文學薰陶。少年時期結識了福樓貝,這位摯友對於莫泊桑的寫作生涯影響至深,《她的一生》幾可媲美福樓拜的鉅作《包法利夫人》。

成名後的莫泊桑在巴黎縱情聲色,結果染上梅毒,後因併發症病逝於巴塞精神病院。貴族出身的他,長期生活於中下階層社會,對於階級差異及兩性關係的矛盾有深切 體會,也成了他創作的泉源。代表作有長篇小說《她的一生》、《兩兄弟》、《堅強如死》;短篇小說《脂肪球》、《首飾》等等。


著作:《她的一生》《脂肪球》